在工业4.0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工业硅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成都远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远峰科技”)凭借其深厚的专利积累和技术创新实力,成为工业硅智能控制系统领域的领跑者。
一、专利筑基:技术创新的坚实后盾
1. 专利矩阵的构建与积累
自2007年成立以来,成都远峰科技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发展核心,累计获得34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超80%,覆盖矿热炉控制、余热回收、智能浇铸等关键领域。这些专利形成"硬件+软件+系统集成"的三维技术体系:
一种矿热炉余热利用回收装置(专利号:ZL 2021 2 2110741.3):通过热交换技术回收炉体余热,用于预热原料或发电,提升综合能效;
一种冶金物料用的筛分设备(专利号:ZL 2021 2 2110734.3):采用高频振动与智能分级技术,将原料纯度提升至99.5%以上;
一种配料系统自动输料设备(专利号:ZL 2021 2 2122914.3):实现物料自动输送、称重、混合,误差率控制在±0.3%以内。
2. 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成都远峰科技的专利技术不仅数量可观,更在质量上实现重大突破。以矿热炉智能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利用AI算法优化配料比例,结合实时数据监测与动态调节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控制。其在新疆合盛集团年产80万吨工业硅产线上的成功应用,不仅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还推动“黑灯工厂”升级,年节约标煤超3万吨,为行业树立了绿色生产的标杆。
同样,高低压智能调压系统的研发也彰显了成都远峰科技的技术实力。针对工业用电中的电压波动与功率因数问题,该系统通过集成动态无功补偿技术与变频控制模块,显著提升设备功率因数,降低线损,为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耗能设备带来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
二、行业应用:从单一设备到全链条解决方案
1. 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
成都远峰科技的专利技术不仅在实验中表现优异,更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与验证。以云南永昌硅业10万吨水电硅节能环保项目为例,成都远峰科技通过全自动配料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与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协同应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低碳生产。该项目不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显著降低能耗与排放,为云南“水电硅材—光伏组件”千亿级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永昌项目施工现场)
此外,成都远峰科技还为新疆其亚“煤电硅一体化”项目部署全自动配料系统,成功替代传统人工操作,将原料配比误差率从±5%大幅压缩至±0.3%。这一精度突破为项目每年80万吨工业硅的稳定高效生产奠定关键基础,展现了远峰科技在工业硅生产领域的深厚实力。
2. 全链条解决方案的提供
成都远峰科技构建"设备+数据+管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光伏领域:为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提供DCS控制模块与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电池片生产全流程能耗监控;
冶金领域:与新疆合盛集团合作开发自动浇铸系统,通过精准计量与无人化操作提升产品良率;
建材领域:迁移冶金余热回收技术至水泥行业,开发节能型烘干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万吨。
三、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引领绿色智造
1. 战略前瞻与布局
面对“双碳”目标与工业4.0的浪潮,成都远峰科技早已深刻洞察行业变革趋势,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不仅聚焦现有技术的优化升级,更前瞻性布局新能源装备研发与储能系统集成。通过成立子公司成都高顶瑞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光伏硅料自动化产线等绿色技术的研发,展现了对未来绿色能源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准备。
2. 社会责任与担当
作为行业领导者,成都远峰科技深知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公司积极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实现能耗数据互通与碳足迹追踪,助力行业低碳转型。同时倡议并参与制定工业自动化低碳技术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公司捐款捐物10万元,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3. 持续创新与生态共建
成都远峰科技深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唯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因此,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的标准化进程。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成都远峰科技正引领工业硅产业向更绿色、智能的未来迈进。
未来,成都远峰科技将继续秉承“诚信为本、永远创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硅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亲,试试微信扫码分享本页!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