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能安15000次超长循环储能电池技术“解读”
5月24日-26日的上海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SNEC)上,Ampace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安)惊艳亮相。
本次展会上,新能安重磅发布昆仑系列15000次超长循环锂电池,并与4家产业链企业集中签约,还斩获SNEC“十大亮点”评选储能技术卓越奖。
围绕储能市场以及本次推出的昆仑系列产品,新能安储能事业部总裁朱岩松、新能安研发总监袁庆丰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全球户用储能市占率第一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了106%,这为电化学储能的商业化打了一针加速剂。市场规模方面,在国内,根据去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发电侧对应的新增储能装机需求至少为120GW;再加上电网也发布了储能相关方案,两者合计新型储能装机量将达到140GW左右,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100亿元。此外,户用储能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朱岩松介绍,新能安在储能市场的布局,业务涵盖户用储能、工商储、便携式储能、不间断电源等领域,产品包括软包、圆柱、方壳全部电芯形态、模组、电池架/电池以及分布式户外储能系统,目前已服务于美国、日本、德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客户。
图:新能安储能事业部总裁朱岩松
朱岩松称,“户用储能作为新能安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137万。可以说,我们已经在全方位做好了竞逐储能重点赛道的准备。”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GGII发布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全球出货量达到130GWh,其中户用储能领域爆发式增长,出货量达25GWh,同比增长超3.5倍,成为储能增速最大的细分应用领域。该调研显示,户用储能出货量前五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含控股公司新能安)、鹏辉能源、比亚迪、亿纬储能与瑞浦兰钧(并列第四)和派能科技。
朱岩松解释,新能安致力于成就客户,在一些出货量统计中存在新能安品牌未露出,因此未能统计的情况。“事实上,我们的全球家储市占率达30%,客户覆盖北美、欧洲、日本等重点发达国家市场。”
以“三个极致”作为研发方向
作为传承ATL、CATL的20多年领先行业的技术积累的企业,新能安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袁庆丰介绍,新能安不断探索与超越,已经构建了一套成熟完善的自有技术体系。
图:新能安研发总监袁庆丰
袁庆丰称,“ATL、CATL作为消费类锂电池与动力类锂电池的行业龙头,双方合资成立的新能安不仅是为了在技术、资源、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更在于专注推动应用于储能等领域的中型锂电池的长期发展和战略布局,成为业界值得信赖的电池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据了解,新能安的研发方向是追求三个极致的目标:把性能做到极致,把安全做到极致,把体验做到极致。
新能安从四个层面落实三个极致:
材料/化学体系:通过技术升级,新能安行业首次把磷酸铁锂这一化学体系的电芯实现15000次长循环;
工艺制造:为应对条件恶劣的使用工况(如高原地区、高寒地区、风沙地区),新能安采用了灌胶工艺,确保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性;
结构设计创新:结构更简化,组装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成本更低。
基于应用场景的产品创新。成就客户是新能安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的最大原动力。
袁庆丰表示,新能安从高安全性、高经济性、高适用性、智能管控、灵活易用五大维度构建技术护城河。例如,本征安全方面,新能安电芯失效率仅为10亿分之一,远低于头部友商产品。“这是基于新能安的强机械强度多极耳卷绕结构、首创陶瓷涂层设计等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结构设计到工艺制造上的多重防护,从电芯材料基因层级提升本征安全。”
关于15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技术,袁庆丰称,“随着分布式储能VPP兴起,工商储行业推出光储同寿,需要一天多次充放电循环,市场上找不到长循环寿命的产品,在工商储行业中普遍存在生命周期中需要换至少一次储能电池的现象,大大增加运营成本。新能安因此开发15000次超长循环锂离子电池技术。”
袁庆丰进一步指出,“15000次超长循环锂离子电池技术让客户在整个项目运行周期无需更换电池,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30%。”
稳步扩产保驾护航
产能作为产品得以推出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新能安已做好布局。
朱岩松介绍,新能安位于厦门的锂离子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超70亿元,总用地面积达900亩,形成规划年产32GWh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目前已有多条产品线开启批量试产,今年年底实现一期项目百分百投产。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新能安未来仍将稳步扩产,确保订单高效稳定交付。”
谈及今年的业绩目标及预期,朱岩松表示,“储能市场在今年仍然会大踏步向前发展,新能安会整体跑赢市场增长比例。国家及地区政策、地缘政治、原材料供应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整体布局。不变的是,新能安会持续专注研发和产品力打造,努力修炼内功,用远超行业的标准助力客户成功,进一步提升在日本、德国、美国等重点市场的市占率。”